“就地過年”成了今年春節的一大特色。不少人是主動選擇就地過年的。一是因為他們相信政府,主動配合政府倡議。二是因為就地過年將逐漸成為一種常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但是不管社會如何發展,生活方式如何改變,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丟,比如春節。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有別于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烙印,只有保護好世界各個國家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才能使世界文明百花齊放、光輝燦爛。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21年“網絡中國節·春節”主題活動上線,在春節期間集中開展網上傳播展示、在線互動交流等活動。
“網絡中國節·春節”主題活動以傳統節日為主線,如何利用“網絡中國節·春節”主題活動,引導青少年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傳統節日內涵,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首先,網絡中國節要注重文化性。教育部門的作用不容忽視。例如,語文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網絡求知,探索、了解春節的來歷、文化內涵,各地風俗習慣等,并把這些撰寫成論文或者是匯總成科普知識小冊子,與校本課程相結合,充分發掘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
其次,做好網絡中國節活動,要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在了解網絡中國節·春節相關知識的同時,開展春節網絡知識競賽、對聯創作與競賽、網絡辯論賽、作文競賽等,寓學于樂激發興趣,最大程度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魅力。
最后,利用“網絡中國節·春節”主題活動,引導青少年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要積極引導青少年認識、理解、接受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結合與創新。
走在??诘睦辖窒?,我們會感受到濃濃的年味。街道沒有鞭炮售賣,卻能聽到鞭炮聲響個不停。原來那是電子鞭炮,沒有傳統鞭炮那樣污染環境。為了營造過年過節的熱鬧氣氛,用電子鞭炮來代替也未嘗不可。街上售賣的春聯有工廠印刷的,也有現場書寫的,各有所好,老百姓各有選擇。這些現象都體現出了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
沒有什么文化會一成不變的,文化的發展本身更是一個動態演變的過程。利用網絡的便捷、迅速、信息豐富的優勢,積極倡導青少年主動探索、了解、傳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明智之舉。(黎鴻)
掃碼可關注“黃燈籠辣評”微信公眾號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