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海南自貿港建設“水”文章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水是生態環境重要的控制性要素。作為島嶼型省份,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經過多年努力已初步構建了水資源優化配置、防洪減災、水生態環境保護三大體系,建設了松濤、大廣壩、紅嶺、大隆水庫等骨干工程,頂層規劃設計落地見效,海島型骨干水網初具規模,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下了堅實的水務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治水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發表了“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重要論述,為推進新時代治水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水是生態環境重要的控制性要素。作為島嶼型省份,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江河湖泊密布,水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內容,也成為海南的特色優勢。經過多年努力,海南已初步構建了水資源優化配置、防洪減災、水生態環境保護三大體系,建設了松濤、大廣壩、紅嶺、大隆水庫等骨干工程,頂層規劃設計落地見效,海島型骨干水網初具規模,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下了堅實的水務基礎。
作為島嶼型省份,海南水資源總量豐富。豐沛的降水給瓊島大地留下3526條縱橫交錯的河流,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97條。然而,島嶼型放射狀水系河短流急、暴漲暴落、難以調蓄,以及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年內、年際豐枯差異大,“候鳥”季節用水陡增等特點同樣突出。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時期,海南立足于海島水系特點,以保障供水、防洪、生態安全為核心,大力推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加快建設“均衡、協調、生態”的海島型綠色智慧水網,全島水資源配置能力有效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不斷增強,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安全保障。
作為我省“五網”基礎設施之一,我省海島型骨干水網初具規模,南渡江飲水工程等發揮效益,邁灣水利樞紐等開工建設,瓊西北供水工程等納入國家新一輪150項重大水利工程范圍,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形成梯次接續格局。全省列入國家考核的29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三亞入選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诿郎岷?、鴨尾溪、大同溝、五源河榮登全國城市水體治理光榮榜,??谑兴w治理和濕地保護獲2020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提前一年超額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64.97萬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全面達標,有力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我省結合“多規合一”改革編制完成的《海南水網建設規劃》,被評為“大地河源杯”2019年十大基層治水經驗之一,并在全國復制推廣。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鍵五年,也是海南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海南水務系統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治水主要矛盾變化,以完善海島型水利設施網絡和提升水務治理現代化水平為主線,以深化改革開放和制度集成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需求為目標,以加快補齊城鄉供排水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短板弱項為重點,以推進綠色智慧水網建設、強化涉水事務監管為抓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資源集約利用水平,為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貿港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和水資源支撐,以水利高質量發展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以“創新”為發展動力,促進水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推進制度改革和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建立健全節約用水、水資源開發利用、地下水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體系,提升水資源管理的制度保障。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提升海南水網智慧化管理水平,提高水資源監管信息化水平。深化水資源管理改革和水價改革,全面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探索開展水權制度改革,促進水資源從低效益向高效益流轉。
以“協調”為目標手段,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節水優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協調水資源供需關系,協調水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為統領,建立健全節水定額標準體系,積極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強化節水監督檢查,開展節水專項整治和節水統計。調整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合理疏解高耗水產業,推進高耗水企業向水資源條件允許的工業園區集中。在城市發展和產業布局中,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真正實現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
以“綠色”為基本遵循,切實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全面推動水利綠色發展,堅持綜合治理,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深入開展“綠水行動”,出臺美麗河湖建設指導意見,打造一市一縣一鎮一條美麗河湖。鞏固???、三亞等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推動實現水體長治久清。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努力實現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統籌發揮各方水資源保護合力,營造全民護水氛圍,為全省人民提供優質水資源、優良水生態、優美水環境。
以“開放”為新生動能,強化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擴大水利行業的對外開放,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工程建設,更好發揮水利對各行業發展的資源基礎支撐作用。著眼大局、系統謀劃,高質量編制海南省“十四五”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加強與國民經濟各行業領域發展規劃的對接銜接。以保障各行業剛性合理用水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有序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優化全島水資源格局,為海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資源支撐。
以“共享”為檢驗標準,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水旱災防御能力,完善山洪設施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實現鄉村供水“同網、同價、同質、同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推進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積極發展“水務+旅游”,講好“海南都江堰”治水故事,開展群眾性水文化娛樂健身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親水體驗。推進水務事業的民間人文交流,調動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水資源節約保護與水生態文明建設,讓人民群眾能夠充分感受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作者為海南省水務廳副廳長)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