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氏族譜》對宗族遷移的記載。
明代中葉海南舉人蒙亨世居“條岐村”,作有《岐山八景詩》。作為同窗,丘濬于成化年間為之作《岐山八景詩序》,1605年的瓊北大地震使“條岐”地陷沉海。爾后,日月流逝,“條岐”之名變為今之“調圮”,在府志與族譜中都留下了歷史印記。
岐山八景詩序
《蒙氏族譜》記載,蒙氏遷瓊二世祖紹蒙圣從府城北面的龍岐移居條岐,與鄰里和睦共處,設立義學,并聘請名師授課,為鄉里所稱道。明初永樂戊子年(1408年),蒙紹圣的曾孫蒙才順考中舉人,被授職交趾(今屬越南)知縣;正統辛酉年(1441年),蒙才順的侄子蒙亨中舉,上任山東恩縣訓導;成化庚子年(1480年),蒙亨的兒子蒙克昌又中舉,授任感恩縣儒學教諭。
蒙亨、蒙克昌父子雙雙中舉,瓊州府和瓊山縣便在條岐村建了一座“鐘秀”牌坊,褒獎這對父子的科舉盛事,名噪一時。正統九年(1444年),丘濬考中舉人;成化五年(1469年)至成化九年(1473年),丘濬為母守孝,這期間作了《岐山八景詩序》。
《岐山八景詩序》這樣說:“瓊城之東兩舍許,有勝地,曰‘條岐’。山之形若樹,屏然蒼翠之色,四時不渝。山之下有水,水之流紆迤若帶,繚繞乎田塍之間。其田彌望可數十里。越田而南有圩市焉,鄉人之貿易者,恒晨集于是,蓋亦一方之勝景也?!?/p>
詩序說:“條岐”在“瓊城之東兩舍許”,山形若樹,山下有水,縈繞于田塍間有數十里;過田有圩市,是鄉人貿易之所……這就是“友人蒙亨的家鄉。蒙家“前面有池,池上有島,島之有花木,又有榕樹、榔椰之屬。遠而望之,郁然深秀,棟宇隱然……”。
蒙亨居其間,“因即其勝,厘為八景,攜以自隨,遇能詩者,輒請賦之。以予為同學,而特以序見囑……君之子克昌,從學于予……岐山之山水不徒然矣。是為序?!币驗檫@篇序而留下“屏山聳翠”“帶水灣環”“榕樹屯陰”“椰林挺秀”“月池夜色”“花島春香”“山市曉晴”和“洋田朝雨”八景詩,使今人得知當年“條岐”有這等自然景致。
可是,由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那場大地震,瓊北東寨港與鋪前港交界處一帶72個村莊和千頃田野頹然陷落,同時也因此湮沒“岐山八景”,使之陷落大海之中。從此,“條岐”的“岐山八景”消失了,但《岐山八景詩序》卻存留于典籍之中。
可是,除了歷史典籍記載之外,遍查府城周邊村莊,卻不見“條岐”之名。
古村“條岐”在哪里?瓊北大地震陸沉于海底的七十二個村莊有哪些?后人四處尋找,時隔數百年之后,能不能尋找到它們的蛛絲馬跡?
(編輯:陳德文)